第58章
關燈
小
中
大
第 58 章
外頭呼呼寒風,大家穿得卻十分單薄,正如黃大嬸所說,棉衣本就貴重,棉布更是極難被生產出來。
在這片土地上,大家對於棉花的認識還停留在一種值得觀賞的花卉品種,並不知曉這是民生可以賴以生存的本錢。
冷月熟知歷史,知曉這個時期紡織技術十分落後。
紡織手工業的興起,還要得利於一個人,歷史上稱她叫黃道婆。
曾經,她在歷史課上聽老師提及此人,她的經歷似乎與跟前的黃大嬸十分相似。
冷月的目光停在了黃大嬸的身上,她記得她在外學了一身技藝,莫不是就是課本上所提及的紡織術?
這時的黃大嬸正在給一個八歲的孩子盛湯,破舊的窗格縫中漏出一絲日光打在婦人身上,眉眼掛著笑意,滿目溫和。
或許這一刻難得的安寧是她這一生最寶貴的時光。
歷史上的黃道婆出身貧苦,很小便被賣給一家千戶人家做童養媳,那家人對她並不好,動輒打罵不說,即便成婚後也因為她生下的是女娃而將孩子沈了塘......
她的前半生是活在地獄中的,痛苦絕望,看不到任何曙光。
好在,她意志堅定,趁著空隙逃走了,後來遇到一個黎州人,與她一起回到了黎州。在那裏,棉花種植、紡織術空前鼎盛。
黃道婆在這方面很有天分,又吃得苦,很快便學成而歸。
她在那裏的日子算是最平和快樂的,但她沒有忘記家鄉。或許人到了一定年齡後,總想著落葉歸根。
冷月不知道眼前的這一位是不是歷史上的黃道婆,但從她這些天的觀察,黃大嬸雖說在收集羽絨衣的原料,但她也組織一部分織娘對紡車進行了改良。
在之後接近半年的不斷嘗試和改良,大石村的紡織技術有所小成。
黃大嬸不辭勞苦,日夜鉆研,將“捍”改為手搖腳踏的紮棉機,三人攪車。
“彈”改為四尺長弓,加以繩線,後改為蠟絲為弦。
“紡”最終改為腳踏四定紡車,“織”改為腳踏織布機。
又以“捍、彈、紡、織”來進行傳授和推廣,還總結出了“錯紗、配色、綜線、挈花”的紡織技術。①
時光流逝,又是一年冬季來臨,大石村上下齊心,又在黃大嬸的帶領下,一件被精心制成的,明黃色暗紋面的羽絨服擺在了縣令大人面前。
當瞧見這件稀世珍寶時,劉縣令那叫滿面春風,若能得了宮裏貴人的眼,他的仕途即將一帆風順。
一個月後,氣溫急驟而下,大石村卻一片欣欣向榮。
羽絨衣的出現將大石村不凡的紡織技藝帶了出去,如春風吹進金陵城的大街小巷。
因為獻寶有功,大石村所有人被赦免,縣令笑得跟朵兒花似的,他不僅對大家噓寒問暖,更是帶了米面和肉類蔬菜進了村。
大石村迎來了它鹹魚翻身的好日子,縣令在村落裏走訪了好幾家,最後大家都聚在一起準備慶祝一下。
大石村的老小見識過冷月不凡的廚藝,所以縣令帶來的食材統統交由冷月負責。
冷月也不謙虛,擼起袖子指揮大家,她一會兒吩咐虞嫂子將蔬菜洗凈,再吩咐錢家阿姊起鍋燒水,自己又將各種醬料調制妥當。
她弄來一個破舊火爐,架上鐵板,又將所有的食材切成塊串起來,而後開始燒烤。
很快香氣撲鼻。
劉縣令嗅著香味從外頭奔過來,當瞧見掌廚的是個十多歲的少女,不免稱嘆:“你的這一手好手藝是打哪兒學來的?”
與他一起的師爺曾在大石村逗留過,如今瞧著陌生的面孔,提醒劉縣令,“這女子瞧著不是大石村的。”
縣令上下打量一番,“嗯,可惜了!好好的一張臉卻有那麽一塊大痦子。”
自打冷月知曉自己這張臉容易惹事,便在臉上做了手腳,這樣便不會再有人將她認作‘仙人’。
黃大嬸連忙從裏屋出來,“縣令大人,這月丫頭是民女在外頭收的徒弟,剛到大石村半年左右。”
“原來如此。”縣令便也沒再懷疑。
當燒烤發出滋滋美味,冷月又將鐵板上的食物沾上醬汁再次翻了身,不多時,在場所有人的味蕾都叫囂著,劉縣令更是守在火爐前咽了咽口水。
而村子裏的孩子們也很饞,卻只能在稍遠的地方踮起腳尖張望。
冷月見火候差不多,擼出幾串遞了上去,“大石村能有今天多虧大人的提攜,大人您先請。”
劉縣令身子肥碩,一把接過吃食,三下五除二便消滅幹凈,嘴裏不停讚美,道:“我告你們,本老爺那也是吃過不少好東西的,但與今日這頓相比,實在是小巫見大巫,小巫見大巫呀!”
一旁,虞嫂子又盛了碗濃湯遞過去,劉縣令喝完更是嘖嘖稱嘆,“這湯......也太好喝啦!鮮味十足!”
他吧啦幾下又要了兩碗。
待縣令吃飽喝足,冷月這才招呼著孩子們過來,看著他們狼吞虎咽的模樣,冷月說不出的滋味。
大石村已經很久沒見過肉腥。
這一頓像狂風席卷大地,大家吃得津津有味,老幼婦孺的臉上露出久違的笑容。
飯後,劉縣令將黃大嬸悄悄拉到一邊說了些推心置腹的話才離開。
夜幕將至,當白天的熱鬧散去,小院西屋內點著一盞燭火,婦人臨窗而思的身影不斷在徘徊。
冷月燒了熱水出來就看到這一幕,她主動去敲了房門。
冷月被迎進門,兩人在相對而坐,冷月問出口,“大嬸,可是出了什麽事?”
黃阿嫂:“劉縣令說他即將前往金陵就任,他對我說,咱們大石村這麽好的技藝不該埋沒在這個破落的地方,他希望我們能到金陵去,去皇城那裏開個成衣鋪子,從那些貴人們身上賺錢輕而易舉,到時村裏的老小就都能過上好日子了。”
冷月聽完,點頭道:“確實,在這裏是沒有出路的,這是好事呀!”
黃大嬸:“劉縣令又怎會有如此好心?”
冷月寬慰道:“他不過是想利用大家的手藝好讓他在金陵站穩腳跟,不過我覺得劉大人提議是好的,有私心才能彼此利用。他能利用咱們,咱們不也可以利用他打開人脈?”
“這麽說月丫頭是讚同前往皇城的?”
冷月毫不否認,這段時日她看得真切,想回現代是不可能了。既然如此,也不能一輩子窩在這麽一個小地方等死,不如出去闖一闖,興許還能闖出一片天來。
“大嬸,我是這麽想的,您跟虞家嫂子還有錢家阿姊手藝好,加上我能繪制一些與眾不同的花樣,定能在金陵城嶄露頭角,到時咱們再也不用擔心今後的生活了。”
“成!我本來也覺得可行,只是村裏還有好些腿腳不利索的老人,我是怕咱們一走,她們在村裏的日子就難熬了。你是咱們大石村的福星,你說可以就一定可以,我現在就去與大家商量。”
婦人便披了件外衣去各家商議,天寒地凍並不能阻止她的腳步,她會一步一步將紡織技術發揚光大。
次日,在黃大嬸每家每戶的游說後,大家聚在了一起,最終決定讓黃阿嬸先帶幾人出去,餘下的在大石村照顧老人,開墾荒地。
自從朝廷赦免後,大石村也擁有了一塊屬於自己的荒地,又有朝廷減免賦稅的政策,她們覺得日子也能活下去。
黃大嬸又私下交予他們一包種子,“你們就用荒地種它。這是棉花種子,只要能培育成功,朝廷的嘉獎必然是少不了的!”
話落,黃大嬸又將培育棉花種植的方法細細說與眾人聽,冷月望著眼前的婦人,想到她們第一次見面的場景。
一個再平凡不過的窮苦女人!
一股難以言說的情緒湧上心頭,她確信她便是名留青史,被後人推崇為“女紡織家”的黃道婆。
她用自己畢生的努力將大明王朝的紡織業推至鼎盛,出現了雲布、絲布等精美布匹,民生富足!
明朝因此開辟了海上絲綢之路。
時光荏苒,轉眼又是兩年過去。
金陵城內,一家名為月翎的成衣鋪日漸興旺,不少達官顯貴指定要她家量體裁衣。
冷月不善手工業,隨手畫出的裁衣花樣卻頗得京中貴圈們的喜愛,加上她有著現代的目光,將鋪子打理得井井有條。
她主外,黃大嬸她們主內,各司其職,日子倒也過得愜意。
她原想著,就這麽平淡的活下去挺好,畢竟在現代她所學的歷史專業,即便畢業後找工作,也不一定能有如今的天地。
在這裏,她有了屬於自己的事業,也漸漸適應了這個朝代的發展,她不斷發掘了商機,這是在現代她無論如何打拼都不可能掙下的產業。
不過兩年光景,她與黃大嬸她們不僅能在金陵購置一處不錯的宅邸,還有餘錢在皇城近郊買了幾處田產。
日子悄無聲息而過,然而,當冷月掐著手指頭算準該出大事的時間節點卻什麽事情並沒有發生。
在冷月所學的歷史知識中,朱元璋驅逐元兵打下大明朝,在位初期采取與民休息的政策,疲憊不堪的天下很快恢覆生產力,國家也因此逐漸安定下來。
但明朝這位開國皇帝疑心頗重、殺心過重,當初跟隨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並沒有好下場。華雲龍、繆永忠、劉伯溫等一一被按上罪名處決。
歷史的軌跡徐徐向前走著,卻在一人身上發生了改變。
①源於《紡織手工業發展史》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外頭呼呼寒風,大家穿得卻十分單薄,正如黃大嬸所說,棉衣本就貴重,棉布更是極難被生產出來。
在這片土地上,大家對於棉花的認識還停留在一種值得觀賞的花卉品種,並不知曉這是民生可以賴以生存的本錢。
冷月熟知歷史,知曉這個時期紡織技術十分落後。
紡織手工業的興起,還要得利於一個人,歷史上稱她叫黃道婆。
曾經,她在歷史課上聽老師提及此人,她的經歷似乎與跟前的黃大嬸十分相似。
冷月的目光停在了黃大嬸的身上,她記得她在外學了一身技藝,莫不是就是課本上所提及的紡織術?
這時的黃大嬸正在給一個八歲的孩子盛湯,破舊的窗格縫中漏出一絲日光打在婦人身上,眉眼掛著笑意,滿目溫和。
或許這一刻難得的安寧是她這一生最寶貴的時光。
歷史上的黃道婆出身貧苦,很小便被賣給一家千戶人家做童養媳,那家人對她並不好,動輒打罵不說,即便成婚後也因為她生下的是女娃而將孩子沈了塘......
她的前半生是活在地獄中的,痛苦絕望,看不到任何曙光。
好在,她意志堅定,趁著空隙逃走了,後來遇到一個黎州人,與她一起回到了黎州。在那裏,棉花種植、紡織術空前鼎盛。
黃道婆在這方面很有天分,又吃得苦,很快便學成而歸。
她在那裏的日子算是最平和快樂的,但她沒有忘記家鄉。或許人到了一定年齡後,總想著落葉歸根。
冷月不知道眼前的這一位是不是歷史上的黃道婆,但從她這些天的觀察,黃大嬸雖說在收集羽絨衣的原料,但她也組織一部分織娘對紡車進行了改良。
在之後接近半年的不斷嘗試和改良,大石村的紡織技術有所小成。
黃大嬸不辭勞苦,日夜鉆研,將“捍”改為手搖腳踏的紮棉機,三人攪車。
“彈”改為四尺長弓,加以繩線,後改為蠟絲為弦。
“紡”最終改為腳踏四定紡車,“織”改為腳踏織布機。
又以“捍、彈、紡、織”來進行傳授和推廣,還總結出了“錯紗、配色、綜線、挈花”的紡織技術。①
時光流逝,又是一年冬季來臨,大石村上下齊心,又在黃大嬸的帶領下,一件被精心制成的,明黃色暗紋面的羽絨服擺在了縣令大人面前。
當瞧見這件稀世珍寶時,劉縣令那叫滿面春風,若能得了宮裏貴人的眼,他的仕途即將一帆風順。
一個月後,氣溫急驟而下,大石村卻一片欣欣向榮。
羽絨衣的出現將大石村不凡的紡織技藝帶了出去,如春風吹進金陵城的大街小巷。
因為獻寶有功,大石村所有人被赦免,縣令笑得跟朵兒花似的,他不僅對大家噓寒問暖,更是帶了米面和肉類蔬菜進了村。
大石村迎來了它鹹魚翻身的好日子,縣令在村落裏走訪了好幾家,最後大家都聚在一起準備慶祝一下。
大石村的老小見識過冷月不凡的廚藝,所以縣令帶來的食材統統交由冷月負責。
冷月也不謙虛,擼起袖子指揮大家,她一會兒吩咐虞嫂子將蔬菜洗凈,再吩咐錢家阿姊起鍋燒水,自己又將各種醬料調制妥當。
她弄來一個破舊火爐,架上鐵板,又將所有的食材切成塊串起來,而後開始燒烤。
很快香氣撲鼻。
劉縣令嗅著香味從外頭奔過來,當瞧見掌廚的是個十多歲的少女,不免稱嘆:“你的這一手好手藝是打哪兒學來的?”
與他一起的師爺曾在大石村逗留過,如今瞧著陌生的面孔,提醒劉縣令,“這女子瞧著不是大石村的。”
縣令上下打量一番,“嗯,可惜了!好好的一張臉卻有那麽一塊大痦子。”
自打冷月知曉自己這張臉容易惹事,便在臉上做了手腳,這樣便不會再有人將她認作‘仙人’。
黃大嬸連忙從裏屋出來,“縣令大人,這月丫頭是民女在外頭收的徒弟,剛到大石村半年左右。”
“原來如此。”縣令便也沒再懷疑。
當燒烤發出滋滋美味,冷月又將鐵板上的食物沾上醬汁再次翻了身,不多時,在場所有人的味蕾都叫囂著,劉縣令更是守在火爐前咽了咽口水。
而村子裏的孩子們也很饞,卻只能在稍遠的地方踮起腳尖張望。
冷月見火候差不多,擼出幾串遞了上去,“大石村能有今天多虧大人的提攜,大人您先請。”
劉縣令身子肥碩,一把接過吃食,三下五除二便消滅幹凈,嘴裏不停讚美,道:“我告你們,本老爺那也是吃過不少好東西的,但與今日這頓相比,實在是小巫見大巫,小巫見大巫呀!”
一旁,虞嫂子又盛了碗濃湯遞過去,劉縣令喝完更是嘖嘖稱嘆,“這湯......也太好喝啦!鮮味十足!”
他吧啦幾下又要了兩碗。
待縣令吃飽喝足,冷月這才招呼著孩子們過來,看著他們狼吞虎咽的模樣,冷月說不出的滋味。
大石村已經很久沒見過肉腥。
這一頓像狂風席卷大地,大家吃得津津有味,老幼婦孺的臉上露出久違的笑容。
飯後,劉縣令將黃大嬸悄悄拉到一邊說了些推心置腹的話才離開。
夜幕將至,當白天的熱鬧散去,小院西屋內點著一盞燭火,婦人臨窗而思的身影不斷在徘徊。
冷月燒了熱水出來就看到這一幕,她主動去敲了房門。
冷月被迎進門,兩人在相對而坐,冷月問出口,“大嬸,可是出了什麽事?”
黃阿嫂:“劉縣令說他即將前往金陵就任,他對我說,咱們大石村這麽好的技藝不該埋沒在這個破落的地方,他希望我們能到金陵去,去皇城那裏開個成衣鋪子,從那些貴人們身上賺錢輕而易舉,到時村裏的老小就都能過上好日子了。”
冷月聽完,點頭道:“確實,在這裏是沒有出路的,這是好事呀!”
黃大嬸:“劉縣令又怎會有如此好心?”
冷月寬慰道:“他不過是想利用大家的手藝好讓他在金陵站穩腳跟,不過我覺得劉大人提議是好的,有私心才能彼此利用。他能利用咱們,咱們不也可以利用他打開人脈?”
“這麽說月丫頭是讚同前往皇城的?”
冷月毫不否認,這段時日她看得真切,想回現代是不可能了。既然如此,也不能一輩子窩在這麽一個小地方等死,不如出去闖一闖,興許還能闖出一片天來。
“大嬸,我是這麽想的,您跟虞家嫂子還有錢家阿姊手藝好,加上我能繪制一些與眾不同的花樣,定能在金陵城嶄露頭角,到時咱們再也不用擔心今後的生活了。”
“成!我本來也覺得可行,只是村裏還有好些腿腳不利索的老人,我是怕咱們一走,她們在村裏的日子就難熬了。你是咱們大石村的福星,你說可以就一定可以,我現在就去與大家商量。”
婦人便披了件外衣去各家商議,天寒地凍並不能阻止她的腳步,她會一步一步將紡織技術發揚光大。
次日,在黃大嬸每家每戶的游說後,大家聚在了一起,最終決定讓黃阿嬸先帶幾人出去,餘下的在大石村照顧老人,開墾荒地。
自從朝廷赦免後,大石村也擁有了一塊屬於自己的荒地,又有朝廷減免賦稅的政策,她們覺得日子也能活下去。
黃大嬸又私下交予他們一包種子,“你們就用荒地種它。這是棉花種子,只要能培育成功,朝廷的嘉獎必然是少不了的!”
話落,黃大嬸又將培育棉花種植的方法細細說與眾人聽,冷月望著眼前的婦人,想到她們第一次見面的場景。
一個再平凡不過的窮苦女人!
一股難以言說的情緒湧上心頭,她確信她便是名留青史,被後人推崇為“女紡織家”的黃道婆。
她用自己畢生的努力將大明王朝的紡織業推至鼎盛,出現了雲布、絲布等精美布匹,民生富足!
明朝因此開辟了海上絲綢之路。
時光荏苒,轉眼又是兩年過去。
金陵城內,一家名為月翎的成衣鋪日漸興旺,不少達官顯貴指定要她家量體裁衣。
冷月不善手工業,隨手畫出的裁衣花樣卻頗得京中貴圈們的喜愛,加上她有著現代的目光,將鋪子打理得井井有條。
她主外,黃大嬸她們主內,各司其職,日子倒也過得愜意。
她原想著,就這麽平淡的活下去挺好,畢竟在現代她所學的歷史專業,即便畢業後找工作,也不一定能有如今的天地。
在這裏,她有了屬於自己的事業,也漸漸適應了這個朝代的發展,她不斷發掘了商機,這是在現代她無論如何打拼都不可能掙下的產業。
不過兩年光景,她與黃大嬸她們不僅能在金陵購置一處不錯的宅邸,還有餘錢在皇城近郊買了幾處田產。
日子悄無聲息而過,然而,當冷月掐著手指頭算準該出大事的時間節點卻什麽事情並沒有發生。
在冷月所學的歷史知識中,朱元璋驅逐元兵打下大明朝,在位初期采取與民休息的政策,疲憊不堪的天下很快恢覆生產力,國家也因此逐漸安定下來。
但明朝這位開國皇帝疑心頗重、殺心過重,當初跟隨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並沒有好下場。華雲龍、繆永忠、劉伯溫等一一被按上罪名處決。
歷史的軌跡徐徐向前走著,卻在一人身上發生了改變。
①源於《紡織手工業發展史》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